融汇贯通,构建“思政+双创”育人格局

2024-07-10 18:56:22 来源: -标准+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起“思政+双创”育人格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可靠的一流创新型人才支撑,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思政+双创”育人格局,具有“人员参与的广泛性”“时空利用的广延性”和“内容体系的针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根据“思政+双创”的特点,高校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倡导广泛参与,全员育人;关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各教育环节,坚持统筹推进,全程育人;发挥共建、共育、共享机制,推进多措并举,全方位育人。

一、深化认识,融入全员育人体系

“思政+双创”育人格局,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对于远程教育,把提升教师思想认识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前提,加强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全员育人。

高校教师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两者不仅包含了对文化知识的硬性要求,更包含着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创业创新本质上来讲是一项社会活动,是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并通过个人才能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时,我们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第二个百年奋斗的目标,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卓越创新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在国家提出“双创”战略后,创新创业已然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尤其是部分高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融合,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构建“思政+双创”育人格局,科学整合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将管理、教育、服务力量汇聚起来,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发挥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同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有机结合,加强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全员育人。

二、统筹推进,汇集全过程育人优势

“思政+双创”育人格局,在时空上充分体现全过程育人的宗旨,从入学到毕业的每一环节,都尽可能实施与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

现阶段,各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侧重于理论层面,开展双创教育侧重于实践层面。在学生大学学习期间,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优化组合,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双创教育融入思政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奋斗进取精神。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所有创业者都能够取得成功,其需要机遇以及创新精神等的支撑。高校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高校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大一举行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大二开展学业规划、学风建设,大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大四给予就业创业指导、毕业典礼,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育人工作贯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阶段,确保各阶段有序衔接。

构建“思政+双创”育人格局,将思政教育、双创教育融入大学各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要督促教师在讲授双创相关课程时,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知树立思政观念的重要性,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且积极的就业创业心态;在讲授思政相关课程时,要详细阐述思政教育中包含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等,将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让学生可以坚持自身的理想抱负不动摇,并朝向其所设定的理想目标不断努力。在毕业实现过程中,高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毕业季活动,延展育人时间线,拓展育人覆盖面,用真心、真情为毕业生铭刻别样的毕业记忆,激励毕业生带着初心、恒心、感恩之心奔赴祖国各地,弘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及劳模工匠精神,用创新实干实现人生价值。

三、多措并举,贯通全方位育人渠道

“思政+双创”育人格局倡导渠道多样化、路径具体化,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平台共建、师资共育、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全面整合高校人才培养资源,贯通育人渠道,实现全方位育人。

建设“思政+双创”实践平台,以学校众创空间建设为依托,打造集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竞赛、榜样示范教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当下,仍存在部分学生毕业后盲目创业导致失败的,“思政+双创”实践平台的建设,能够在学生创业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定位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将个人追求与国家社会追求相结合,不会盲目进行创业创新,帮助学生更好地看清自己的就业创业前景,从而使其能够找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远大抱负的舞台。

建设“思政+双创”师资队伍,培养一支思创融合的“双能型”师资队伍,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发挥“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指导作用。建设“思政+双创”精品课程,在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不是简单地在各自体系中开设双创课程或是思政课程,而是有机、灵活地融入教师知识素质结构和学生课程体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积极挖掘相关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内涵。建设“思政+双创”资源案例,在全校范围内收集整理双创成功案例,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政元素,采取案例锦集、故事分享等方式宣传典型,通过示范引领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创新型人才。

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将“双创”教育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构建“思政+双创”育人格局,是落实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思政+双创”育人格局的形成,将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育更多优质人才。(作者:王研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